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国企业技术转移提升马来西亚轨道装备水平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8-09-07 15:03:39

新华社吉隆坡9月6日电 (记者林昊) “这是中车生产的‘米轨’动车组,”在中车吉隆坡维护保养有限公司内,马来西亚员工马希赞指着模型如数家珍。当7年多前成为这家企业的一员时,他对轨道车辆并没有太多的认识。现在,他已经成为维保公司资历最老的员工之一,负责吉隆坡一条轻轨线路车辆的维保工作。

在33岁的马希赞眼中,维保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企业,“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在他看来,中国企业来到马来西亚,一方面给本地人创造了工作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技术转移,“让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技术”。

“马来西亚的轨道车辆产业十分有限,因此当中国的企业来到这里,带来的其中一个效应是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有关轨道车辆的知识,”他说。

在维保公司位于马来西亚芙蓉市的维保车间,25岁的阿兹希姆说,自己工作一年多来学到了许多有关轨道车辆运行和相关系统的知识。“来自中国的专家和员工都很友善,乐于把技术传授给我们本地员工,”他说。

维保公司商务发展总监、中方人员罗维介绍,维保公司成立于2011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获得了多个马来西亚轨道交通项目的车辆维护保养订单,得到了马方业主的认可。

罗维说,从成立伊始,维保公司就致力于本地化工作。现阶段,维保公司110多名员工中,约80%是马来西亚本地人,其中不少担任着管理岗位。“他们比中方员工更了解本地文化和法律,他们从事管理工作会让企业更有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除优先聘用本地员工外,维保公司也十分重视对本地员工的培训。“我们给本地员工提供在岗培训,邀请一些中国轨道交通专家来马来西亚授课,我们还将一些本地员工送到中国的知名高等院校深造,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罗维说。

他表示,维保公司把很大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到本地员工身上,以提升他们的归属感,“他们会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家中国企业,也是一家马来西亚的本地企业”。

“一开始沟通是有些困难,”马希赞回忆起刚开始与中方员工共事的时候说,“但随着时间推移,中方和本地员工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对于年轻的万·阿兹希姆来说,与中方员工的沟通顺畅许多。“他们很多人英语都不错,我们也可以通过翻译软件、用手机展示图片等方式沟通。”

除了吉隆坡维保公司外,中车在马来西亚成立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在中部霹雳州设立了生产基地,涵盖生产、组装、测试、维护保养、翻新等业务。

“在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地区,轨道交通需求增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都会对我们的企业有所推动。我们很看好这个市场。”罗维说。

相关推荐
专访: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 助力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访工银马来西亚总经理谢少雄

中国工商银行(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少雄近日接受新华丝路专访表示,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工银马来西亚自2010年成立以来,积极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和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暨广西东兴产业园区招商推介会在马来西亚举行 签约额34亿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暨广西东兴产业园区招商推介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中马两国医药康养、医疗机构、国际贸易、汽车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等领域企业和机构代表参会,总签约额达34亿元人民币。

银河海外马来西亚品牌亮相

4月23日,中国银河证券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品牌发布会,银河海外马来西亚品牌正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