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感受恩格贝的精神洗礼

责任编辑:潇潇 2018-07-23 01:12:00

“恩格贝”为蒙古语,平安、吉祥之意。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地处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布其沙漠中段北缘,总面积约30万亩,北靠黄河,居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金三角”域内。

航拍的恩格贝沙漠与绿洲

航拍的恩格贝沙漠与绿洲

解生存之困: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

恩格贝——沙漠变绿洲

恩格贝位于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恩格贝为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

曾几何时,这里一度风吼沙蔽日,不见人烟。良田被沙漠一点点的吞噬,上百户的农户们为了生存相继搬离这片不毛之地,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仅留下了四户人家。

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为了解决沙区人民群众的生存问题,伊克昭盟历届党委、政府把生态环境建设确定为全盟最大的基础建设。

1974年8月,伊盟盟委、行署制定了《1975——1980年以治沙为重点的农牧林水综合治理规划》。1975年春天,全盟治沙工作会议给达旗核定了28万元的治沙专项资金,其中给了恩格贝4万元,并抽调科技干部10多人进驻恩格贝,拉开了恩格贝综合治沙工作的序幕。一直居住在这里年过古稀的杨宏老人就是1977年成立治沙站的第一任站长。

张国飞、张志烈、刘铁成、李厚祥、张晓瑾……这些农牧技术人员,滚滚的沙丘上处处都有他们的足迹。

“荒漠把我们生存的美好环境夺去了,今天你们终于夺了回来,你们给库布其扎上了一条绿色的腰带。”时任伊克昭盟盟委书记陈启厚看到恩格贝的变化后,充分肯定了恩格贝治沙站同志们的艰苦工作成果。

根据《达旗地方志》1982年5月的统计数字表明,恩格贝治沙站有草地面积73000亩,林地面积11430亩。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恩格贝的沙丘慢慢变绿,原来搬离这里的农牧民又搬回来20多户。

1989年,恩格贝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鄂尔多斯羊绒衫厂在恩格贝要建立种山羊繁育基地。1989年春,时任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常务副总裁的王明海带领他的团队来到了恩格贝,12万元承包了30万亩沙漠,种草养山羊,生产“软黄金”,但梦想与现实总是有很大的距离,羊绒集团600多万元投入只换来黄沙初见点点嫩绿。

站在沙丘上放眼望去,黄沙漫天,王明海选择了留守与坚持,他毅然决然的辞职,留在了恩格贝,开始了“改沙造田”之梦,植树播绿、筑坝拦洪、淤沙造田……几十年如一日,成为了恩格贝第一代开拓荒沙建绿洲的楷模,英雄。

1990年,远山正瑛,这位充满愚公精神的日本老人,83岁高龄来到恩格贝,栽种了和平与友谊。

如果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关注,恩格贝就没有多渠道的治沙资金;如果没有治沙人血与汗的流淌,恩格贝就不会披上绿装。

1994年、2004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的宋平携夫人陈舜尧先后两次视察恩格贝,关注恩格贝的沙漠治理情况;

2000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一直关注支持着恩格贝的发展,也曾多次来恩格贝视察工作,并在沙漠腹地与恩格贝的治沙人一起栽树植绿。

一批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恩格贝考察,一批批国内外游客来恩格贝参观,一批批国内外志愿者来恩格贝植树……如今在恩格贝,你可以看到有中国人寿的青年林、国家税务的中国税务林、中组部的青年林、全国铁路系统各部门的青年林、夕阳红林、延安精神林以及许多个人捐赠建设的林区。

现在,当你走进恩格贝,绿荫拥抱下的半月湖岸边矗立着一面用数以万计鹅卵石砌成的绿墙,上面每一块石头上均铭刻着一个个名字,这是中国三十多个省市和国外人士到恩格贝植绿者的姓名。

恩格贝的实践无可辩驳的向世人证明:库布其沙漠是可以治理的。恩格贝这片“死亡之海”现在已然成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来源:鄂尔多斯市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