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系列之五:民族文化打造“现代名城”新名片

2018-05-05 11:49:41

44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以独特的文化体育活动形式为先导,以各种国际国内的盛会为契机,积极挖掘民族文化资源,鼓励支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探索文化与科技、旅游、工业、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使民族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日益成为鄂尔多斯一张闪耀的新名片。

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齐头并进

走进范金山家,简单的房间,朴素的陈设。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民,六十年来行走于萨拉乌苏河畔,已经成了“半个”考古专家。贾兰坡、裴文中、袁宝印、黄慰文、董光荣、李保生、高尚玉等考古学家前来进行地质考古研究,都离不开范金山这个向导。

怎么做剖面,怎样依照化石判断年代,哪个地层叫什么,形成于多少年前,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聊起这些,范金山如数家珍,“术语”连珠,根本停不下来。

据了解,众多像范金山一样的萨拉乌苏村民,与考古学者同行,对世代居住的土地不懈探索和保护,为萨拉乌苏的考古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萨拉乌苏是鄂尔多斯古代文明的源头胜地,作为“河套文化”最典型最重要的文化遗存而受到全世界关注。数十年来,中外考古学家在萨拉乌苏流域发现的大量人类化石,对人类发展文明进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01年,萨拉乌苏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2月17日,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同时,乌审旗已启动了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的申遗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乌审旗党委政府提出以萨拉乌苏河为轴,融合生态、文化、旅游、农业,打造“一河三园”:在上游依托萨拉乌苏文化遗址建设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中游以巴图湾水库为主体打造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在下游28公里的河谷建设萨拉乌苏休闲养生精品农业庄园。

“萨拉乌苏遗址是中国第一个正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文化遗址。这是我们独特的文化底蕴优势,所以我们规划打造萨拉乌苏考古遗址公园时,以‘独具特色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为目标,以‘时空交错—自然的剖面,河流的印迹,历史的窗口’为主题。通过设计多种类型的活动空间,为公众提供极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地质科普、滨水、绿色、沙漠等空间体验。同时将遗址保护与展示、地质现象展示、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自然环境体验融为一体,让游客有多重体验。”萨拉乌苏文化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双云介绍说。

  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有机融合

“通过演绎一则寓言故事,我们深刻感受到草原人对万物生灵的大爱相惜,感受到草原人为解决环境问题所做的思考与努力,体会中国治沙人的精神和环境与人相互依存的意义。”刚刚观看完舞剧《库布其》的王云深有感叹。

9月8日,保护环境主题舞剧《库布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上演,该舞剧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的活动之一。  

据了解,会议期间,鄂尔多斯安排多场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出,呈现绚丽多彩的鄂尔多斯文化遗产,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鄂尔多斯民族文化。

在蒙古族的文化史上,鄂尔多斯的地位举足轻重。

据了解,鄂尔多斯人很早就肩负起研究和传承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使命,十七世纪,鄂尔多斯两位伟大的史学家罗卜桑丹津和萨冈彻辰推出史学巨著《黄金史》和《蒙古源流》,这两部文献与《蒙古秘史》并称蒙古族三大历史著作。这是鄂尔多斯永恒的骄傲,是民族文化的不朽丰碑。

《黄金史》的作者罗卜桑丹津是达拉特旗中和西镇阿什泉林召东召第一世活佛,《黄金史》的手抄孤本现藏于蒙古国国家图书馆,并有汉、英、俄、日、德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广为流传。达拉特旗正在积极筹划重建阿什泉林召发展文化旅游业。

《蒙古源流》的作者萨冈彻辰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成书于清朝统治时期,这部著作在蒙古族群众中主要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据不完全统计大概形成30多个版本。

以罗卜桑丹津和萨冈彻辰为代表,鄂尔多斯人对于蒙古史的关注和研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正是这种富有历史意义的使命意识,使鄂尔多斯人始终保持着独具魅力的文化自信,并且为蒙古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激活创新

作为鄂尔多斯民间各种宴会上最“红火”的节目,漫瀚调生于鄂尔多斯,是晋陕文化和鄂尔多斯蒙古族本土文化交融的产物。在其重要发源地准格尔旗,漫瀚调具有甚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几乎是“拉出个人来都能唱两句”。

60多岁的准格尔旗老汉奇附林,在准格尔旗有“漫瀚调歌王”之称,曾因一首传统漫瀚调曲目《达庆老爷》改编而成的《天下黄河》被不少电视观众熟知。

奇附林把漫瀚调从准格尔旗唱到了全国各地,为漫瀚调的传承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2007年,奇附林被中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家协会评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时,他以高出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五度的高音震惊全场。如今,这个把漫瀚调唱到全国政协礼堂和央视舞台的歌王、漫瀚调国家级传承人,依然乐于走进群众中间,并被群众所爱戴。

一直以来,准格尔旗政府不遗余力保护发展漫瀚调。1996年,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瀚调)之乡”;2008年,“漫瀚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围绕漫瀚调的传承和保护,当地还进行了包括完善漫瀚调资料库、举办漫瀚调艺术节、设立漫瀚调传习所、编写漫瀚调中小学教材等在内的大量工作。这一系列工作,使得漫瀚调不仅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反而因为传承创新之举,充满生机。

据了解,近年来,以祭敖包、那达慕等独特的文化体育活动形式为先导,以各种国际国内的盛会为契机,鄂尔多斯当地的民族文化正在向更广泛的地域传播,逐步走入群众日常生活,让越来越多人体会到鄂尔多斯在变化中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
“感知中国·大美青海”民族文化艺术展走进埃及

由青海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感知中国·大美青海”——中国青海民族文化艺术展开幕式在埃及首都开罗举办,吸引埃及各界人士前来观展。

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运

海关总署经过2天的现场考察评估,宣布鄂尔多斯航空口岸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3个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验收。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运。

202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启幕

​以“新能源、新产业、新生态”为主题的202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9日在此间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