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深刻把握新时代背景下的质量发展新要求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11-30 15:42: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质量思想,为我国质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做好质量工作,就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的质量发展新要求。

第一,坚持以建设质量强国为使命。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以推动历史进步为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旗下质检人的使命,就是以质量强国建设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质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质量强则国强、质量兴则民族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十多个“强国”战略目标,其中“质量强国”“制造强国”“贸易强国”等与质量工作密切相关。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并明确“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由此可见,质量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工作越来越重视。新时代质检人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以建设质量强国为己任,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质量发展道路,让质量时代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让质量强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特征。

第二,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找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这个主攻方向,就扭住了质量工作的牛鼻子。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也是新时代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提升质量,积极适应新时代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质量转型升级,从而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从政府角度加强质量监管、推进质量提升,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发挥质检技术和职能优势,筑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健全质量工作体制机制,下最大气力抓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大众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人民立场,强调最多的词语是人民群众。十九大报告提出,“党始终把人民置于最高位置”“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质量工作、质检工作的一贯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质量工作,体现为人民质检、质检为民,需要始终明白质检工作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必须密切质检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做到扎根基层、深入群众;需要始终坚持质检工作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善于“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凝聚人民的智慧抓质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抓质量,形成质量共治局面;需要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质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对质量安全的需要,让人民共享质量发展成果。(作者:李育平、张茂盛、陈鹏祥,系质检总局党校第29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