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美学者认为中国经济中长期仍具备快速增长能力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10-12 17:07:29

新华丝路网纽约10月12日电(记者王乃水、李铭)美国罗格斯大学商学院特聘教授法罗克·康特拉克特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考虑到中国消费潜力以及改革创新等将为经济增长提供的新动力,中长期内中国经济仍具备以6%以上速度增长的能力。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在康特拉克特教授看来,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是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最重要成就。这意味着人民币进入到了最终成为国际认可的国际结算货币的轨道,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同时,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后,在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调控举措很好地实现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也十分值得称赞。他认为,现阶段将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在1:6.5左右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际。

创新能力的大幅增强是中国经济过去五年取得的另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说,为支持创新,中国政府在过去五年内投入了大量资源,并鼓励高校、公司等加大研发投入、重视专利申请,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重要的创新引领者之一了”。

第三是由市场主导的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私营企业在过去五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一批优秀企业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这让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此外,中国在扶贫方面的巨大成也不容忽视。康特拉克特说,过去五年中国有数千万人口脱贫,这不仅对中国,对全世界而言都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目前中国只有5000万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以下。

中国经济中长期仍具备快速增长能力

康特拉克特说,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必将向更绿色、更清洁方向发展,经济增长将更多由消费驱动。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高于绝大部分全球其他国家,未来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的消费增长潜力仍十分巨大。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壮大的中产阶级规模,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而稳定的动力。

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动力源。随着国企改革、去产能、去杠杆等一系列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国的经济效率会进一步提升,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转变将赋予经济增长额外的动力。创新则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牵引力。中国的创新投入已取得积极成效,并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生物科技、太阳能、电动电池甚至半导体等很多产业已渐成规模。

通常来讲,当一国越来越富之后,该国的经济增长率会很自然的出现下滑,但中国的经济增长轨迹正在打破这一规律。康特拉克特说,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成熟,中国经济增速早晚会跌到5%增长区间,“但那或许已经是25年之后的事了”。

康特拉克特坦言,目前中国经济也面临债务增加、房地产过热、产能过剩等一系列挑战,但中国政府正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稳妥的处理,他对此并不担心。不过,他提醒说,中国政府应特别注意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问题,如果任由这一问题发展,可能会加剧社会矛盾,并导致社会不稳定。

中国正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

康特拉克特说,过去5-10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5%,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中国在研发投入、创新引领、生物科技和太阳能等方面均对全球经济贡献巨大。他特别提到了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对全球的贡献,认为其在降低全球用电成本、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康特拉克特认为,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有抬头之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适时介入、在推动全球化方面更好承担起领导者责任。

不可否认的是,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目前国际上仍有很多国家抱有很强的怀疑态度。对此,康特拉克特建议,中国应更多地在国际上展现儒家、佛教等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和平、善良、忠诚、包容等文化精髓。此外,他还建议中国应培养更多精通英语的国际性人才,这也是将来中国站在“世界舞台中心”的客观要求。

相关推荐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中国经济“一季报”让世界投下更多“信任票”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市场预期,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交出一份亮眼的“一季报”。

外交部:中国经济“开门红”增强国际社会对华信心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17日表示,中国经济各项指标实现了今年的“开门红”,近期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的声音在增多,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在增长。

新华全媒+丨在华外资外企解读中国经济一季度开门红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