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陵水:以“蓝色海湾”整治为抓手探索蓝色经济的海南样本

2017-09-27 09:30:00

新华丝路网海口9月27日电(叶文华 杨敏 龚琛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要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实施“蓝色海湾”整治等重大工程。作为国家批复的首批“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市县,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曾面临开发过度、污染现象突出、生态退化等问题,近年来陵水县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与需求,转换发展思路,以“生态立县”为发展标尺,以“蓝色海湾”整治为切入点,加强海洋生态的修复与保护,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路径。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分析师认为,陵水探索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蓝色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鲜明的海南特色,对于全国其他沿海城市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微信图片_20170927092347

修复后的新村红树林,所有近岸的滩涂地都已种植了红树林。

微信图片_20170927092353

新村潟湖内密布的疍家渔排。

传统渔业之殇:蒙尘的双眸

陵水新村潟湖、黎安潟湖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海岸潟湖,周边多山,口门狭小,湖内无浪,是优质的天然良港,一直以来都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作陵水的“双眸”。

上世纪90年代,新村潟湖内,红树林丛生,潮涨而隐、潮退而现,是一方原生态的乐土。然而,由于红树林生长区域大多为浅滩适宜养殖,经济利益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新村、黎安两个潟湖内养殖,陆上近岸出现一口口鱼虾塘,未经处理的养殖污水直排大海,红树林被大面积砍伐。而在海上,网箱养殖数量也连年激增。

据统计,2016年新村、黎安两个潟湖海域内共有养殖鱼排892户,养殖笼口39064口,近海分布着大面积虾塘、鱼塘,湖内密布着大量非法渔具扛缯网。

“新村港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海域内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海水退氧化、富养化,水质严重退化,新村潟湖水质无法达到《陵水黎族自治县海洋功能区划(2013-2030)》要求的全域Ⅱ类海水水质水平。”陵水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孝锦说。

生态警报正在拉响。今年年初,新村潟湖内就曾发生网箱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由于水质变差,加上潮汐活动的影响,近百万斤的鱼因染病、缺氧死亡,部分养殖大户损失达4、50万元。

“近年来,新村港沿岸地区渔业及养殖业迅猛发展,渔排、麒麟菜、珍珠贝以及网箱养鱼数量逐年增加,船坞废水、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大量排放,潮汐通道的减小而引起水体交换能力下降,让新村港内水域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对养殖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对人体存在潜在生态危险。”2014年,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就在一篇论文中一阵见血地指出了潟湖潜在的生态之忧。

治理亮点:科学谋划确保治理成效

由经济诉求兴起的养殖产业,在超越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面临这一长期难以化解的发展与保护难题,陵水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对新村、黎安潟湖的生态修复打出“组合拳”,重新擦亮陵水“双眸”。

——高位推进,组织保障。2016年,陵水将新村港和黎安港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相继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县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随后县政府又组织编制了《陵水县新村、黎安澙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概念规划》。2016年5月,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的通知》,为“两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新的契机,陵水县抓住机会开展申报工作,成功获得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的批复同意。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治理工作顺利推进,陵水成立了新村、黎安潟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乡镇领导为成员,定期组织月度推进协调会,同时不定期举行专题会议,检查、督促整治工作的进展,及时协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科学规划,立体设计。潟湖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生态修复工程,陵水县坚持科学论证、规划先行的原则,先后出台了《潟湖整治的战略性规划文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同时对潟湖的生态环境进行压力分析与诊断,对潟湖综合整治工作反复论证。

“陵水‘蓝色海湾’整治整个项目的前期科学论证工作做的很实在,经过了反复的分析和规划后才启动,这个论证力度前所未有。目前正在做的生态压力分析诊断通过专家评审后,将为潟湖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代建公司中交四航院负责人陈金湖表示。

根据《潟湖生态环境压力分析、诊断及措施研究》报告,陵水确定将整个“蓝色海湾”整治工作分解为陵水县新村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口门浅滩和拦门沙整治工程、红树林补种、海湾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岸滩和海上垃圾的收集与清理、沿岸部分人工构筑物拆除与亲水平台建设、新村潟湖贝类底播增殖放流、土福湾赤岭渔村岸线修复整治等八个子项目。这八个子项目从源头治理、污染预防、生态修复、动态监测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立体性地保障了整治行动科学合理、不留死角。

——创新制度设计,保障治理成果。陵水以制度保障综合整治工作的层层推进。一是构建对党政领导的考核问责机制。陵水把“两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水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对整治工作进行考核、督办、约谈和问责。对未通过考核的,将约谈相关职能部门、镇政府及企业第一责任人,限期落实整改。对整治过程拖延、推诿、扯皮以及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治理工作进度严重滞后的单位和责任人,启动问责。

二是建立动态监测制度。目前,陵水已新村澙湖的港内布设2个监测浮标,港外设1个监测浮标;黎安澙湖的港内设1个监测浮标,港外设1个监测浮标,共计5个浮标。依托现有办公场所设立通讯基站1处。这些环境监测设备将在无人操作状态下自动对海洋水质、气象、波浪多要素进行长期在线测量。通过实时监测,跟踪分析,有助于科学把握湾内生态系统变化,形成科学的治理方案。

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制度。对治理工作进展、信息公开、水环境违法案件打击处罚、污染源排查、治理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现场督察督办。加强“两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综合执法制度,部门联动打击非法盗采海砂、偷排废水、违法排污等违法行为,减“存量”、控“增量”。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陵水多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9月以来开展的打击清理扛缯网专项行动,基本清理完毕两个潟湖原本密布的扛缯网,共拆除扛缯网近300张,恢复海域面积近2.5万亩,有效遏制违法捕捞作业行为,保障港内船舶航行安全。

路径探索:向生态优势要经济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响应“生态立省”战略的号召,也来自现实经济发展的需求,陵水在“蓝色海湾”整治项目规划中,注重置入科学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产业内容,探索生态优势与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路径。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渔业养殖,科学发展海洋渔业。陵水县研究制定了《新村港、黎安港养殖渔排和海上餐厅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结合《陵水黎族自治县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经由专业评估公司科学核算,确定新村港、黎安港内养殖渔排存量,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或者超出部分养殖存量的养殖鱼排实行退出,并制定针对退出者的补偿标准。倡导渔民采取企业+渔民或合作社+渔民的模式,规划建设深水网箱养殖,向潟湖外深海推进,促进渔民转产转业。

二是大力发展海洋旅游。新村港是世代生活在水上的疍家人的聚居地,疍家渔排和水上餐厅是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的原因。陵水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中,一方面通过规划疍家文化风情小镇,挖掘疍家人独特文化资源,合理引导水上餐厅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新型海洋旅游方式,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条件发展游艇邮轮旅游,依托本身已有的渔排渔船发展休闲渔业,依托两潟湖的海草特别保护区发展潜水旅游。

“‘蓝色海湾’整治的直接效果是恢复潟湖生态环境,但最终目的是通过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发展海洋旅游等方式,提高单位劳动效率,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收入,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陵水县委常委、副县长孟庆垒表示。由于两个潟湖毗邻4A级景区南湾猴岛和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未来有望产生辐射与共振效应。

三是以海洋信息产业引领产业突围。“蓝色海湾”整治只是陵水向海洋要经济效应与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陵水深入贯彻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海洋产业被列入陵水县“十三五”规划的六大重点产业之一。陵水政府更大的设想是,通过持续推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且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等综合优势,吸引海洋科技项目和高科技企业进驻,实现海洋信息产业突破,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互进的有效路径。

“陵水坚决贯彻落实海洋强省战略,计划投资20多亿的中电科600亩海洋信息产业基地已开工建设;一批国家海洋项目相继落地;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也正在申报中,海洋经济已成为陵水县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陵水县长杨文平表示。

样本启示:以观念转变破题蓝色发展瓶颈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如何实现人海共生、和谐互动的蓝色增长,是全国沿海城市共同面临的新课题。陵水的探索无疑提出了一种解题的思路。

一是彻底转变观念,从顶层树立蓝色发展理念。目前环保工作形势严峻很大原因在于不少领导干部“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没有根本改变。领导干部要真正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意识,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海洋生态保护,认识到只要有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从产业升级、生态旅游、土地增值、企业招商等多方面获得经济效益。陵水县正是在良好海岸线生态下,获得了更多经济发展效益,GDP持续多年增长,政府财政税收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高位推进,理顺组织结构,减少部门监管死角。海岸带治理涉及包括海洋局、环保局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间没有牵头机构,缺乏统一协调,“九龙治水”现象明显。陵水从高位推动整治工作开展,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海洋局作为牵头部门,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减少了推诿扯皮,确保了治理效果。

三是以海洋生态整治为切入点,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陵水以“蓝色海湾”整治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摸清全县海洋资源家底、生态承载能力,为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积累了基础数据。在整治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传统渔业向规模化、深海作业转型。借助修复海洋生态机遇,重新规划海洋旅游项目,填补海洋旅游空缺。加大力度引进海洋科技企业、科研院所落地进驻,海洋科技信息产业前景可期,为全县海洋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