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澳大利亚科学家Neil Sims:治沙植物长出了“家具”

2017-09-10 21:42:00

“相比于传统治沙方式,中国用功能性植物来固沙,不仅固住了沙,还能长出家具!”来自澳大利亚最大的国家级科技研究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遥感研究科学家Neil Sims称赞着中国治沙植物——沙柳。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遥感研究科学家Neil Sims谈着固沙植物——沙柳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摄于9月10日。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遥感研究科学家Neil Sims谈着固沙植物——沙柳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摄于9月10日。

9月6日至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大会期间,缔约方的部分代表参观了鄂尔多斯防沙治沙项目区。

内蒙古是中国荒漠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6000万公顷,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承担了中国40%的荒漠化土地治理任务。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15年减少,年减少面积占全中国的三分之一。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鄂尔多斯市历届政府和企业探索了草灌乔结合、以灌木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推动了地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进程。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7%,沙漠扩展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在深入推进荒漠化治理的同时,鄂尔多斯人也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培育发展了沙柳人造板、重组木、颗粒饲料、沙棘山杏食品、保健品等产业,逆向拉动了生态建设。其中,沙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极少数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根系发达,萌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固沙造林能力优秀,是“三北防护林”的首选之一,鄂尔多斯利用沙柳这种再生性很强的沙生灌木,在有效治理沙地基础上,通过沙柳综合利用加工,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也调动了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和种植沙柳的积极性。

据了解,鄂尔多斯现有沙柳面积42万公顷。以沙柳枝条为原料,经过脱皮、碾压、切丝、改变特性、干燥等过程,压制成具有耐腐蚀、耐高压、防火、防水等性能的沙柳重组木绿色环保建材,作为家具、建造木结构式节能住宅等的原材料,沙柳已从固沙植物升级为高附加值植物。

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沙柳综合加工利用展示区,参会的外国嘉宾了解了沙柳产生的高附加值后,都啧啧称奇。

“做成木制品,既环保又美观,强度出众,是一种很棒的家具原材料,也能用于建筑上,真是沙漠中长出了‘家具’。”Neil Sims谈到中国功能性的治沙做法时还表示,治沙是一项很大的投资,中国政府和企业投入了很多,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值得在全世界推广。(文/侯倩 尹姝萱)

相关推荐
青海荒漠化治理助力三江源保护

52岁的蒋志云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自然资源局三江源办公室主任。该县土地总面积997.4万亩,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达342万亩(沙漠面积142万亩),分布在木格滩及周边地区,涉及全县6个乡镇。

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果——生物多样性

 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30年来,当地政府、龙头企业、沙区居民紧密合作,绿化沙漠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如今,这里的降水量显著增加,沙尘天气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库布其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库布其治沙——中国特色的治沙路

沙区,既是全国生态脆弱区,又是深度贫困地区。在欠发达的沙漠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环境与发展双赢的道路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治沙模式正用“变征服沙漠为善待沙漠”演绎着这场前所未用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