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首届“太和文明论坛”:中外学者共议文明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08-28 15:25:00

2132025655

图为主办方及与会嘉宾共同启动“太和文明论坛”

新华丝路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史春姣)以“把握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发展方向”为主题的首届“太和文明论坛”于8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和工商界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外人文交流、人工智能及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三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全国政协委员、太和智库首席文化学者顾伯平、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托尔斯滕·耶利内克(Thorsten Jelinek),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等出席了论坛并致辞,NCUSCR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斯蒂芬·奥林斯(Stephen Orlins)、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常务副所长丁一凡等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

与会专家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诸多问题并非孤立存在,绝非哪个国家、地区或民族能够独自应对解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界要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呼声日益强烈。

在谈到人文交流问题时,吴海龙指出,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同文明兴衰更替、延续传承的历史。在这一进程中,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解决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问题。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吴海龙说:“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化解分歧与矛盾、增进理解与互信的根本途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人心通则纷争止。”

李成认为,国与国之间加深人文理解和交流,需要更加高效的沟通方式。“软实力必须是真正触及人心的,否则就谈不上是软实力。在双边关系中,误解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双边的互信和相互了解应该是双边关系问题一个不变的主题。要实现专业、高质量、具有真正效益的沟通,需要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有意义的沟通离不开人文沟通和交流。”

耶利内克表示,文化的冲突通常源于人们脑海中的一些偏见。随着全球各地跨境人文交流日渐频繁,人员的流动将进一步加深文化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提供了推动人们彼此进一步理解、进一步尊重彼此文化发展的契机,让人们得以更好地分享和发展共同价值。

该论坛由成立于2013年的太和智库主办。太和智库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北美、欧洲设有分支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完)

相关推荐
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闭幕 聚焦科学文化共同价值

​由太和智库发起的第五届太和文明论坛于9月11日圆满落幕。本届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先后举行了经济科技、国际关系、教育文化、青年对话四个分论坛。

第四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举行

9月8日至9日,第四届太和文明论坛教育文化分论坛成功在线上举行。

中外学者联合发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抗疫心理学研究倡议

中国科学院大学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温州模式发展研究院院长时勘教授4日表示,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美国、加拿大、亚洲组织与员工促进协会等近30位专家学者,已联合发起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学研究倡议,呼吁全球的心理学者团结起来,探索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