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复兴的千年坭兴陶正借助“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5-31 14:19:00

新华社南宁5月31日电 (记者朱丽莉) 有1300多年历史的广西钦州坭兴陶,历经繁盛和没落,如今焕发新生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瑰宝”钦州坭兴陶,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东盟有关峰会礼品,正借助“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潘氏坭兴陶工作室隐藏在居民区里,不过十余平米的门店中,海内外买家却络绎不绝。“制陶需要苦心孤诣,想要赢得顾客青睐,长期的坚守很重要。”从业45年的坭兴陶工艺师、工作室负责人潘云青,手握刻刀在茶罐陶胚上精心勾勒着古代仕女图。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滨海城市广西钦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因盛产坭兴陶产品,素有“中国坭兴陶之都”的美誉。而坭兴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曾通过古丝路远销海外。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主要出口欧洲和南美洲的钦州坭兴陶产品,由于外贸和经济环境变化,致使陶艺厂大面积停产,行业逐渐没落,不景气的行情持续十余年。

坭兴陶分为日用陶品和精品。但很长时间里,坭兴陶主要局限于缸、碗、碟、壶之类的寻常器具,而非殿堂之上的精美展品。

“过去产品以实用的日用陶为主,比如简单的火锅底盆,只要畅销就一直生产,但不断的重复终究束缚了行业发展。”潘青云说,作为家族制陶第四代传承人,他掌握着独家雕刻技艺,却不得不大量制作茶壶、碗碟等普通日用陶。

过去,靠出口海外或国内的大客户订单,坭兴陶产品只需保持稳定的样式即可,而追求时尚个性的当下,单一的实用特点并不能满足日益多样的审美和文化需求。

“冲量”还是“制造精品”?当地能工巧匠反复寻思着。

潘云青明白,进行新产品开发是走出困境的“不二之选”,于2000年率先开设陶艺工作室,开始由粗犷向精细转变的创作之路。此后,钦州的坭兴陶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陶艺制作者逐渐从传统工匠变为会制陶、善雕刻、懂文创的陶艺师。

为推动行业的有序传承,10年前钦州在高校开设坭兴陶艺术设计相关专业,通过产教结合培养出了一支“学院派”的新生力量。

“80后”青年、独立工作室负责人王红飞毕业于坭兴陶专业,坦言自己喜欢“学院派”的标签,在他眼里这意味着更潮流、个性的风格。他告诉记者,自己摸索出一种新型的烧制工艺,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保护,“多年来一直坚持私人订制,明显的个人作品风格,给我带来了不少订单。”

近年来,“学院派”的青年们纷纷仿照王红飞,相继成立了近百家陶艺工作室。

沉寂多年后,钦州坭兴陶产业终于迎来了春天。钦州市坭兴陶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三平告诉记者,及时转型让坭兴陶产业快速发展,目前生产厂家、作坊工作室和经营户达3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2016年钦州坭兴陶生产总产值达6.85亿元。

随着制造水准提升、精品大量出现,近年来钦州正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平台,积极推进坭兴陶文化与东盟各国文化交流。2013年以来,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来访坭兴陶产业的嘉宾超过千人,同时不少坭兴陶精品多次受邀赴东盟国家及地区展示。

产业复兴让坭兴陶从业人员更有底气,不少“先行者”目光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加入阿里巴巴等电商的海外平台,分析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陶制品需求点,并计划进入热衷个性陶制品的韩国、日本。

相关推荐
马中联合会和马中“一带一路”促进会正式揭牌

20日,马达加斯加-中国联合会和马达加斯加-中国“一带一路”促进会在马首都塔那那利佛正式揭牌。

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增长12%

商务部综合司司长杨涛表示,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543.2亿元,增长12%,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22.4%。

“合作机制架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税收领域的桥梁”——“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举办五周年特别活动

在参访活动中,驻华使馆官员和国际组织专家纷纷表达了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认同,对“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所取得成果表示由衷祝贺,对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