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丝路学研究为“一带一路”集智献策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17-04-10 09:47:00

新华社信息北京4月10日电(记者张文娟 杨晓静)“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在京举行。为给论坛提供智力和学术支持,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6日-8日在上海举行。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和覆盖范围已远远超出3年多前提出时的预期,亟需强化注重实地调研、问题导向和国别研究的跨学科“丝路学”,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介绍了全球丝路学的学派演变和最新研究动向。她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建设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在今后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新阶段,如何推进“民心相通”、优化软环境、防范非传统安全风险等成为当务之急。随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融入方兴未艾的全球治理学科中,中国特色治理模式的出现标志着丝路学发展的新趋势。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8日在“‘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8日在“‘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据介绍,由丝绸之路催生的丝路学于20世纪问世,其研究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民族、考古、地理、生物、医学及国别区域问题,已相继出现欧洲、中国和美国等学派以及日本、韩国等学术重镇,历经丝路遗迹、丝路文献、丝路历史、丝路贸易、丝路文化、丝路外交、丝路治理等研究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动了全球丝路学转型,也为中国丝路学复兴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机遇。

兰州大学前副校长、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在主旨发言中点出,当前国内“一带一路”研究也存在“文重理轻”、研究方向不均衡的现象,亟需加强问题导向,重视实地调研。与会多位学者也认为,中国丝路学须从“学术研究、理论支撑与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扎实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学理支撑。

兰州大学前副校长、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8日在“‘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兰州大学前副校长、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8日在“‘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巴林驻华大使、海合会驻华使团轮值使团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海合会自贸区有望成为中国-海合会经济金融合作的两大里程碑,在该倡议框架下海合会将从中国和其他合作伙伴中受益约1.6万亿美元投资。

巴林驻华大使、海合会驻华使团轮值使团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7日在“‘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做主旨发言。

巴林驻华大使、海合会驻华使团轮值使团长安瓦尔·艾勒·阿卜杜7日在“‘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做主旨发言。

除学术研究外,信息相通、语言相通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新华社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甘峰分享了新华社在打造“信息丝路”方面的实践。“新华丝路”信息服务平台以中英文数据库、征信、咨询与智库、交易撮合四大服务体系,提供“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信息查询与发布、信息甄别、个性化咨询以及商务撮合交易等服务。

新华社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甘峰7日在“‘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分享新华社在打造“信息丝路”方面的实践。

新华社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甘峰7日在“‘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分享新华社在打造“信息丝路”方面的实践。

来自中国、德国、印度、伊朗、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60余位官员、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究涵盖政治学、历史学、宗教学、外国语言文学及丝路学等学科领域。外交部前副部长、中国中东学会名誉会长杨福昌也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

旨在展示我国中青年学者首批丝路学研究成果的《丝路学研究·国别和区域丛书》于7日发布,这套书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同时,专注于丝路学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新丝路学刊》也正式创刊,致力于为中国丝路学学科建设和相关研究的开展搭建学术交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