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带动中吉农业合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10-31 10:52:00

吉尔吉斯

图为10月27日在“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内拍摄的成功育种的玉米。

新华社信息比什凯克10月31日电 (记者陈瑶) 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飘雪,气温直逼冰点,阿依古丽在家煮好热腾腾的玉米后,又拿出带有“亚洲之星”标志的肉鸡准备烘烤。阿依古丽告诉新华社记者,因为口感好又卫生,她家长期购买“亚洲之星”的鸡肉,而软糯的玉米也来自“亚洲之星”。

目前在吉尔吉斯斯坦,每消费两只肉鸡,便有一只来自中国河南贵友实业集团筹建的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经过五年发展,这一合作区因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绿色生态的运营理念,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合作的典范。今年8月,中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认定其为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合作区建设初具规模

“这里原本是苏联的养殖、屠宰、饲料加工厂,苏联解体后就逐渐停产荒废了。2011年过来接手时,这里是一片破败景象,”河南贵友实业集团总经理张保领对新华社记者说。

如今,合作区16.88公里围墙全部合拢,南北两条主干道通车,供电系统和变电站启用,此外还有两个污水处理厂、2000平方米办公用房,以及200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务办公室。

2011年河南贵友开始投资开发这个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楚河州伊斯克拉镇的废弃企业园,建立了“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发展种植、养殖、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等产业,以产业一体化发展、为更多企业提供境外集群式发展平台为宗旨,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目前已有8家中国企业入驻合作区,完成了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一期项目建设。

下一步,合作区计划进一步完善和开发牛羊屠宰生产线、食品深加工生产线、印刷包装、冷链物流等,以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中国企业丰富了当地人民菜篮子

在比什凯克大巴扎里,“亚洲之星”出品的鸡肉、黄瓜、西红柿无论在批发站还是零售摊点都备受青睐,这大大丰富了当地人民的菜篮子,尤其是在冰封雪盖的冬季。

禽蛋制品是“亚洲之星”合作区目前的核心业务,合作区共拥有84栋种鸡、肉鸡、蛋鸡舍。专业成规模的禽蛋、鸡苗孵化,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屠宰,保证了合作区禽蛋产品的供应和品质。

张保领告诉记者,“亚洲之星”已被吉方认定为第一家规模化养殖加工企业。在比什凯克几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亚洲之星”的禽肉产品已占市场份额一半左右。

在300米长的蔬菜冬季大棚里,中国农业专家在不断指导当地农民种植蔬菜。在食用菌栽培室,一朵朵食用菌长势喜人。张保领告诉记者,搭建冬季大棚、建设食用菌栽培室需要资金和技术投入,大棚和栽培室内温度的控制、病虫害的发现和处理、蔬菜和食用菌收割时机的掌握拿捏都关系着蔬菜和菌类的品质。

更值得一提的是,“亚洲之星”很好地利用了合作区优势,摈弃化肥,而将合作区养殖的鸡、羊粪便制成有机肥,在合作区内部形成生态农业良性循环。

借“一带一路”东风打造中吉示范项目

随着中吉两国企业合作的不断升级,合作区牛育肥、牛羊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熟肉制品加工、冰酒酿造、沼气发电、冷链物流等项目也将陆续展开。

吉尔吉斯斯坦代理第一副总理阿布尔加济耶夫10月在考察合作区的高产玉米后,为“亚洲之星”点赞,并希望合作区能产出更多优质、绿色产品。

张保领表示,合作区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把中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与吉尔吉斯斯坦丰富的土地和农牧资源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着力打造中吉最具合作潜力的农业产业合作项目。

合作区附近村民谢尔巴·卡里莫维奇告诉新华社记者,由“亚洲之星”育种的玉米已成为他家主要经济来源,通过种植玉米再返销“亚洲之星”,他们有了更加稳定的经济收入,当地村民都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来到合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