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土壤修复“钱景”看好困局待解

2016-06-13 15:35:00

向土壤污染宣战,是今年环保领域的破题之举。5月3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提出我国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2030年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土十条”从十个方面提出了达到上述目标的硬任务,明确了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十六字方针及引入市场机制的决心。作为我国首个土壤修复行动计划,“土十条”的出台,加速了土壤监测和修复市场的释放,对治理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农业用地、工业污染场地、矿区污染场地、城市灰地等几大领域的土壤修复有望突破千亿市场空间。

土壤研究领域专家认为,由此激发的土壤修复市场将有几万亿蓝海待开发,但在相关法律缺位、配套政策待发、PPP商业模式模糊的状态下,以政策驱动的市场难以甩掉“混乱”标签,应谨防出现“前景虽好”却“钱途迷茫”的局面,引导市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土壤立法进程应进一步加快。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认为,我国已经制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至今还没有出台,加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刻不容缓。对于土壤污染立法,“土十条”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立法进程。“配合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工作。适时修订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土壤污染防治有关内容。其中,2016年底前,完成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7年底前,出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等部门规章;到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

其次,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滞后、技术尚未成熟。陈能场认为,我国目前使用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于1995年,有些数值过宽(如铅),总体上是全世界最为严格的标准(特别是镉和汞),但这个标准已经完全不适用于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下形成的环境污染格局。针对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当时的环保总局于2006年就启动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目前修订后的3项标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草案已3次向社会征求意见。

我国污染地块土壤修复技术水平、施工能力和工程经验总体上较落后,相关企业普遍忽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缺乏实际项目案例成功经验。有些企业靠舶来技术一知半解地进入土壤修复市场,缺乏综合解决方案,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的还造成二次污染。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未来5年-10年不断努力,中国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大大推动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

第三,疏通投资空间,吸引各方资金。土壤污染治理的投入要比水和大气多,有很大的资金投入需求,然而,受制于回报模式、资产属性两大基本要素,土壤治理领域形成巨大市场的条件尚不成熟,相关市场前景需谨慎看待。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土壤污染涉及方方面面问题,无论受益者付费或污染者付费,目前都缺乏具体支付主体,政府财力有限,土壤治理难以建立有效的回报模式,打开市场困难不小。

光大证券认为,缺乏高效的投入机制,资金来源不明是目前土壤修复难以大范围铺开的首要障碍。考虑目前耕地修复、矿山土壤修复和场地修复(建设用地修复)中,只有场地修复有一定商业利益,而其他两项均为民生工程,土壤修复的实际需求难以转换为市场需求。“土十条”出台并全面实施后,土壤污染防治领域PPP市场最大的空间在于政府购买“监测服务”摸清家底,完善土壤信息系统、建立大数据平台。

可以预见,伴随“土十条”的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也将加速落地,行业空间将逐步打开,相关板块受益公司将为市场热点。

相关推荐
从垂直场景切入 中经社为行业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

锚定建设“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战略目标,深耕垂直领域,中国经济信息社18日在北京发布八大数字化应用系统。这是中经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经社向构建数字化信息产品矩阵和数字业务生态迈出关键一步。

深耕垂直领域 中经社推出八大数字化应用系统

锚定建设“国家级经济信息旗舰”战略目标,深耕垂直领域,中国经济信息社(以下简称“中经社”)18日在北京发布八大数字化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