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5年度报告》发布 关注“一带一路”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李志兰 2016-06-07 09:53:00

146523637304297571

新华社信息北京6月7日电(记者余晓洁 王小鹏)最新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5年度报告》专设“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专题,就陆域7大区域、6大经济走廊及26个重要节点城市的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土地利用程度、约束性因素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数据产品将无偿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共享,共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科技部6日举行记者会,正式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5年度报告》。这是自2013年以来,科技部连续第四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四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彰显了中国遥感科技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服务人类社会的积极态度和独特贡献。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介绍说,2015年的遥感监测继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热点区域,选定“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两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专题秉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和合作共赢理念,针对沿线区域系统地生成了监测区域陆域与海域现势性较强的土地覆盖、植被生长状态、农情、海洋环境等方面的31个生态环境遥感专题数据产品。这些成果不仅可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规划方案制定提供现势性和基础性的生态环境信息,而且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评估的基准。”李加洪说。

6大经济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载体。不同经济走廊及每个走廊的不同分段的主要生态约束性因素不尽相同,主要有干旱、荒漠、高山、严寒和珍稀生物生境保护等。

为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报告指出,东南亚区和南亚区热带雨林与亚热带山地森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区的亚寒带针叶林生长缓慢,自身恢复能力差。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中应特别重视这些区域的生态保护。

主要经济走廊建设对沿线区域的经济将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会对走廊沿线的生态环境构成新的压力。比如,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穿越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干旱区,荒漠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报告建议,这些地区要以水资源承载力作为约束条件制定区域产业的优化布局方案。在经济走廊及其节点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应加强科学论证。

根据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报告,2015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达27.65亿吨,增产476万吨,同比增长0.2%。报告预测,2016年中国夏粮产量受单产下降和种植结构调整双重影响,将下降至12177万吨,降幅为2.9%。

2015年度报告和相关数据集产品均同步在国家遥感中心门户网站、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和中国搜索门户网站上发布。

相关推荐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正式启动排污权交易改革

1月11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厅长项磊就《安徽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4项制度文件进行了相关内容解读。

四部门出台意见推动EOD项目创新发展

记者1月2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四部门日前印发关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实施导则(试行)》的通知,以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数字工程支撑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从源头打造优质工程基因新业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北京石油学会理事长孙丽丽在3日举行的未来产业展望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加快科技创新是石化业等高精特新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